亲爱的2017级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在上海试鸣防空警报的第二天举行开学典礼,意涵不言而喻。同学们在和平年代读书,尽管还会有各种抱怨和烦恼,但在图景可期的求学之路上,这显然是一种幸福的烦恼。我相信,莫负韶华,格高志远,是你们每一个人的信念坚持与行为自觉。
我记得,36年前,我随父母看望参加过上甘岭战争的姑父时,这位共和国老兵发出的最大感慨是,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根本没有机会读书,每当俘获老美的战利品,大家都在猜测上面的文字内容。而在今天,在不少家长为孩子择校绞尽脑汁的背后,在不少高中毕业生瞄准清北复交的背后,在不少招聘单位圈定名校毕业生源的背后,尽管与阿瑟·奥肯对真实世界平等与效率的诸多设想仍然存在不少差距,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的发展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比肩高收入经济体,是国家作为安全担保人和公共服务主要提供者背景下的社会生态写照。那些站在说话腰不疼的键盘侠们,如果生活在叙利亚和阿富汗,还能淡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吗?
经济学研究喜欢假设,经济学家们喜欢用定理和模型来证明他们对真实世界的经济直觉是对的,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的今天,如果追问主流经济学家们究竟是否失职,究竟在过去十年里为全球经济修复和避免下一场金融危机做了哪些工作,恐怕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们能够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事实上,主流经济学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检讨迄今仍然是肤浅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迄今为止开出的经济复苏以及所谓更强劲经济增长的药方,基本上是对不准症结,也下不了狠药。而且谁也不敢说这场金融危机的病毒已经清除,亦不敢断定不会爆发下一场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记得我在九年前曾撰文预测全球经济将迎来十年寒冬,当时还遭到不少质疑,但细数过去九年全球经济的假性复苏与诸多不确定,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我也注意到,如今,国内外各种“首席经济学家”泛滥成灾,夜以继日地发布各种研究报告,个别人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某些经济学家为了博眼球关注,更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论争,可谓大汗淋漓,青筋暴露,其实是在自娱自乐,经济学家不要以为他们一定比市 场更聪明,不要以为他们比一般微观市场主题更懂得政府、市场和法治的内在逻辑。我还注意到,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一直巴望中国成为“明斯基时刻”(Minskymoment)俘获的超级大物,从而锁定中国经济发展主导权,但中国这几年来正以十二分的警惕来扎紧风险防范篱笆,严防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思维在中国兑现。
我说这些,是要告诉同学们,这个世界从来都是风险因子充斥各个角落的不确定世界,没有人可以精准锁定未来发展预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确保自己的发展不受外界干扰。正如我们在短短几十年最多百十年的人生历程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不测,甚至另类意义上的“明斯基时刻”一样,即便再强大的个体也有各自无奈与虚弱。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取得各种进步,众所周知,每一种进步的背后都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汗水的不懈探索。当然这个过程,如今越来越复杂。但本质而言,是各种形式学习集合体的萃取。
因此,我们破解问题,规避风险的有效路径就是学习。在座的同学们是幸运的,我知道你们已经足够努力,并将继续为各种考证或更高层次的求学而继续努力。你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将在两三年后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少数人选择学术研究。但是,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始终要记住:绝不能小富即安,绝不能心为“物”役,绝不能失去敏锐的风险意识。
我们学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就业等得到了社会有关各界的热情支持,这得益于学校的品牌效应与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亦是我们持续向社会输出优质培养作品的相关回报。我们不能也不敢有任何懈怠,我们在持续增强师资力量、研究实力并积极扩展国际合作,目的是锻造更有利于同学们成长的学习环境。我注意到,不少同学把考进我院深造作为人生的阶段性梦想与追求,这对我们既是欣慰,更倒逼我们拿出更多主动服务清单。
希望同学们成为个性化的战略人才。
我和我的同事也将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